国内外IT巨头抢滩云计算市场 混合云将成下一轮市场爆发点
国内外IT巨头抢滩云计算市场 混合云将成下一轮市场爆发点
OFweek光通讯网讯 近两年哪个行业最火,嘴边肯定少不了云计算。云计算也一定是各家IT企业的必争之地。
云计算,通俗地讲,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典型的云计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访问,而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云计算服务通常提供通用的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在线商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可存储在数据中心。
云计算市场前景巨大,许多企业都对这个潜在市场虎视眈眈,期待着这块肥肉所带来的丰厚收益。无论国内的大型IT企业包括阿里、腾讯、华为、中兴、浪潮等,还是如IBM、亚马逊等外企,纷纷高调宣布进军云计算市场,纷纷宣布了自己的云战略及相关产品。
今年10月份,2015杭州的云栖大会吸引了2.4万名互联网创业者和云计算产业人士参加,云栖大会让更多人了解并且关注到云计算。云计算已经不是专业人士的词汇,全社会都与它息息相关。对于个人而言,计算和存储资源放在云上可以自由获取。国内的华为网盘、百度云盘、360网盘已经有一大批用户在使用。除了个人使用外,企业将IT系统部署到云上,可以加快的运营速度,节省运维成本。
无论是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抢滩云计算市场,事实上,各个企业提供的云服务却不尽相同。究竟哪一种云计算才是真正的云计算?
真正的云计算
云计算市场庞杂,现在无论国内国外许多IT厂商,都在大力地推广自己的云产品。但他们谈到的云计算服务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私有云,一种是凌驾于公司环境以外的公有云。但从客户角度来看,客户不可能一夜之间从私有云转型到公有云的,所以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及软件业务总经理胡世忠认为,“云计算应该是一个混合的世界,不管是应用,还是业务。”
单纯的私有云或公有云只是云计算的一部分,混合云是更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用户的需求,协助他们通过技术转型带动业务转型与创新。真正有价值的云环境必须把企业现有基础设施/IT投资(记录系统)与由诸如数据、移动和社交(交互参与系统)的兴起而推动的新的云工作负载结合起来,混合云能够帮助企业挖掘数据,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利用开放的技术快速整合现有的和新增的服务及数据,以推动创新;确保数据安全性,无论数据处于静止时还是处于动态,都能够确保私密性和业务的完整性。
Gartner曾预测,截至2015年,近70%的企业将采用混合云。云计算正在改变市场环境,混合云时代正在来临。
云计算助力企业转型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亚马逊,云服务都已经成为各自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在全球市场,亚马逊和微软是云计算的两大巨头。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是最大的云计算厂商,AWS和微软排不上号。财报显示,亚马逊AWS的第二季度营收高达73亿美元(约合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阿里云第二季度收入4.85亿美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06%。
“两年前,我们和阿里云就有过接触,他们的野心很大。阿里云通过这两年发展,我们现在发觉,AWS和阿里云的体验是一致的。”芬兰知名游戏公司Rovio高级副总裁Juhani Honkala告诉澎湃新闻。该公司出品了热门游戏《愤怒的小鸟》,其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共同搭建面向国内游戏开发者的Hatch(孵化)平台。
Juhani Honkala也指出,选择阿里云,除了技术原因,也有法律层面原因。“我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对中国法律环境和市场政策非常了解,这也是选择阿里很重要的原因。”
今年以来,在“互联网+”的口号下,很多政府机构开始谈大数据,而要做大数据,首先就是把政府的IT系统布置到云上,而他们中的很多选择了阿里云。一名政府官员向笔者透露,“这是由于中国政府对IT系统有自主、可控的要求,在国内云计算厂商中,阿里云独立研发飞天开放平台满足要求,外资云基本不考虑。”
阿里云同时加速海外扩张。胡晓明表示,阿里云目前在全球设有九个数据中心,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硅谷等。其中,位于美国硅谷的第二个数据中心,刚于日前正式投入运作。
云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云服务领域酝酿四年之久的华为,7月30日正式公布了其企业云战略,马力全开进军公有云市场。与此同时,阿里云也是动作频频,先是宣布业务全面转向DT世界,其后获阿里巴巴集团60亿人民币注资,并与用友网络达成战略合作;浪潮100亿元布局云计算中心;金山云“牵手”惠普。我们不难发现,时至今日,云计算已经从“将来时”变为“现在时”, 全球范围内云计算产业风起云涌。
鉴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云服务,对云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2015年,云服务领域将会进行新一轮的整合,总体来说,新的一年中机会与风险并存,越来越多的客户将在云服务领域诞生,也有越来越多缺乏实力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
云计算是一种以规模而论的生意,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而且因为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品牌的信任度也至关重要。所以虽然整个云计算市场规模在2015年会进一步扩大,但云服务提供商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那些规模小、缺乏资金与实力的提供商很可能在行业整合中被淘汰。
全球云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云计算的未来全球发展趋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计算总裁胡晓明曾表示,“未来的云计算就是中美两国竞争。今天中美两国是否在未来全球的云计算市场中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用普惠科技的力量让更多人享受技术发展的红利?我希望未来的白种人、黑种人都能够用黄种人所做的软件产品。这是AWS(亚马逊云)和阿里云为代表的中美两国云计算厂商的竞争。”
在技术层面,阿里云也力争赶超美国。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与中科院旗下国盾量子联合发布了量子加密通信产品,这标志着中国科技公司在量子通信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量子安全通信产品首次落地公共云,标志着互联网迈入量子时代。
胡晓明介绍说,“从量子科学的底层研究上,也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比拼。阿里云没有这样的能力基于底层的量子科学进行底层研究,因此阿里与中科院合作。中科院负责底层的量子技术的前端性研究,它是一个基础科学和基础学科,所以国家投了很多钱在量子计算上。阿里在应用层上看的更多一点,无论在量子通讯还是在量子计算,还是在量子化产品,我们会把底层的量子技术转化成应用性产品。”
胡晓明还说到,“以前,我们都是用市场换技术,但现在我们有机会用技术来换得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是本质区别。”
编者语: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要转变,而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在经历了成长期之后,国内云计算产业集中爆发,多数部门、地方、企业等纷纷搭建自己的云平台,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云”吗?这一点值得深思。此外,总体而言,2015年,云计算市场的大格局仍将是以稳步发展为主,混合云将有机会成为市场的爆发点。
新闻摘要
昨天,2015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合肥举行,精彩的学术报告频频激发智慧火花。本届大会的学术报告是历年来论坛数量最多、涉及领域最广、讲者人数最多的一次。
据悉,本次大会邀请国内外资深IT专家和企业家作报告,2014年图灵奖(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数据库知名专家Michael Stonebraker教授领衔作特邀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为大家解开脑认知之谜。国际著名量子计算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阐释了量子计算所能提供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以及量子计算应用的诱人前景。大会特邀讲者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日本信息学处理学会理事长喜连川优,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清华大学教授胡事民等知名学者和专家。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供参会者现场体验、交流,其中包括大数据实战培训、IT精英女性沙龙、创业大赛洽谈会等。还将利用网络和技术派对等多种形式,为线上线下的参会者提供丰富的交流和互动空间。
用骑行经历精妙论述高深“数据库”
美国“超级学术大咖”、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得主作特邀报告
谦虚幽默、温文尔雅、低调没架子,一个瘦高个外国人刚一走上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讲台,现场顿时掌声雷动,他就是被誉为数据库领域布道者,荣获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ichael Stonebraker。昨天上午,这位“超级学术大咖”,用全英文为场下几千名观众作了一场名为《The Land Sharks are on Squawk Box》的专题报告,用他自行车骑行美国的经历类比大数据的高深技术难题。
演讲中,Stonebraker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他2个月骑行美国的经历,另一条是Building Postgres(建立Postgres数据库)的学术问题,两条线索交叉论述,到最后他才揭晓两者的相关性。Stonebraker最后用程序语言表述了两者的相同之处,即“设法做到、意外实现”,将编写数据库这一“高大上”的话题说得更加通俗,精妙的类比和通俗易懂的演讲赢得场下阵阵掌声。
据了解,Stonebraker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14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他在数据库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发明了许多概念,使得关系数据库成为了现实,并应用于几乎所有的现代数据系统。他一直被认为是数据库界的思想领袖,他又有许多有影响力的观点,包括列存储、科学数据库、在线事务处理、流处理等。
演讲结束后,有老师和学生提问了有关大数据的问题,他的回答严谨细致又不失幽默风趣,当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提问时说自己是研究“数据库”的,和他一样时,Stonebraker笑言:“It’s a good choice”(你的选择很正确)。
在演讲后,Stonebraker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对近年来中国的数据库研究水平表示了赞赏。“过去20年前,我们的数据库研究领域很难看到中国人的身影,现在我们发现,在数据库领域,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的学术文章占到了三成左右。我对未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前景表示乐观。”谈及合肥,他表示虽然他不太会发“合肥”这个音,但这里的确是一座美丽而现代的大都市,发展速度令人称道。
·本报记者 王弘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论述“智能优化制造”
智能制造让工业插上“科技翅膀”
本报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如何结合科技快车实现由大变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柴天佑作了一场题为《智能制造与智能优化制造》的专题报告。他认为,智能制造能使得工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更进一步实现“优化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2025”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这需要智能制造技术的强力支撑。柴天佑引用了德国人乌尔里希·森德勒的著作,谈起了当前最热的词汇之一——“工业4.0”。
“从工业1.0到工业4.0,我们的时代经历了4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4.0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他认为,在工业4.0中,生产资源形成一个循环网络,生产资源具有自主性、可调节性和可配置等特点。产品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分布式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通过嵌入式互联网技术相互协同。
柴天佑说,工业4.0最核心的就是工业生产实现“个性定制”。比如以往桑塔纳的生产线是不可能生产宝马的,如今,经过个性定制,生产线可进行“个性配置”,让桑塔纳上也能加装宝马的舒适配置。
“工业4.0不代表不需要人,人需要进行产品构思与设计,由人确定生产规则和参数,人是具有创造性的规划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柴天佑表示。
在流程工业中,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就是高效化和绿色化。柴天佑解释说,所谓流程工业要实现优化那就是要使得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全流程整体优化,能够产生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最大程度提升企业利润。
同时,柴天佑也分析了智能优化制造的难点,生产工艺优化和生产全流程整体优化一直是世界范围的难题,我国原料成分复杂、生产工况波动大,决策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难以建立数学模型,难以数字化;决策过程的知识与数据不完整。
当前,先进的信息系统是解决“优化制造”的重要因素,比如“工业物联网系统”,就是传输与生产指标预测和优化决策相关的数据、图像等高速工业无线网络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数据处理系统;而“智能化决策系统”,则是实现远程监控与移动决策的智能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在柴天佑看来,依托可靠安全的“工业云”和大数据,能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最优化。
“智能优化制造有着新机遇,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涌现,为研发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提供了新手段。”柴天佑说。
如何从价值密度低的大数据中挖掘相关关系数据,如何处理数据、文本、图像等非结构化信息,如何利用相关关系建立复杂动态系统的模型?面对这些问题,柴天佑最后表示,这些都需要跨学科的研发,将工业与信息技术“无缝对接”。“今后,我们需要‘交叉研究’,摆脱只研究各自技术领域,把计算机技术和实体工业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做出真正中国原创的智能制造技术。”
(记者 王弘毅)
高端人工智能让“机器脑”成为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解剖”脑认知的科技奥秘
本报讯 人脑到底有哪些奥秘,是否能研发“人工智能”来代替人脑,“机器脑”是否能广泛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家李德毅发表题为《脑认知的形式化》的主题报告。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器官。人脑不到2千克,有千亿个神经元,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脑。”李德毅表示,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要想解释脑认知之谜有两条路:脑认知的神经学方法和脑认知的物理学方法。结合脑认知物理学方法研究生物脑的形式化,主要是解决这些问题:脑认知的形式化可以不可以先关注脑认知的社会属性;人脑是如何反映客观物理世界;人脑如何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人脑是如何根据已知解决未知的;人脑的想象力及如何形成创新的。
李德毅认为,脑认知的内涵包括记忆认知、计算认知和交互认知,其中记忆比计算更重要。他解释说,脑认知的本质是统计认知,对世界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在不停的感知、认知和行动过程中形成不确定性,这就是进化。
他认为,脑认知形式化一开始不必纠结于高并发、大流量和大数据信息编码等,而是要懂得忽略和聚焦,懂得抽象和分离。他分享了“驾驶脑”的试验,机器驾驶选择性忽略脑认知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对躯体神经系统、对心肺机能、对自身生存相关行为的控制和调节等,只关注安全驾驶。也就是说“驾驶脑”最不受周围因素干扰,是最稳定最安全的驾驶员。
李德毅演示了2012年设计成功的北京到天津高速公路全程的无人驾驶,全程没有人工干预。视觉+雷达完成了100多公里的无人驾驶。当时,央视对此予以了详细报道;2015年,上海汽车博览会课题组的无人驾驶轿车演示,汽车可以巧妙地过S弯,绕过障碍物,很多连驾驶经验成熟的司机都很难应付的各种复杂路况都能顺利通过。
机器驾驶脑是否有普适性?李德毅表示,机器脑可以不止运用于驾驶领域,还能延伸到农业、医疗等相关领域。比如,苗圃栽培时,能让化肥浇灌全程自动化;充当典型痴呆病人的语疗机器人,根据病人语言感知实现“在线聊天”和人机交互;治疗抑郁症、自闭症,延缓痴呆等。
(记者 王弘毅)
“互联网+”让一切“互联”变现实
腾讯副总裁王巨宏畅谈网络时代发展
本报讯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网络巨头腾讯公司如何应对“互联网+”大潮?在昨天下午的计算机女性论坛上,腾讯副总裁王巨宏从当前广大老百姓常用的互联网软件说起,作了一场题为《从腾讯看互联网+》的专题报告。
“大家很清楚,我们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产品,一个是QQ,一个是微信。所以现在很多人的生活离不开这两个产品,我们有了连接的基础,你跟我们会有关系,你一旦跟我们有关系,我们可以让你跟各种各样的人有关系。”一开场,王巨宏说道。
王巨宏表示,现在我们主要做“内容”,内容就是服务,所以我们做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医疗保健、金融理财、创新创业、休闲娱乐,这是我们“互联网+”的路子。“我们除了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生态之外,在第三方的应用层面我们与合作伙伴还有一个共赢的战略,就是打造‘产业生态’。”
当说起当今最流行的APP——微信,王巨宏说,我们微信的国际注册用户超过两个亿,而且遍及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微信是唯一一款我们认为可以走向国际化的互联网产品。现在随着整个公众账号的应用,它已经成为连接民生和连接城市重要的平台,它会连接到人,比如说聊天、建群、朋友圈的互动,他会给你一些非常贴切的体验。
“过去打车一定要带现金,现在打车软件其实是改变了大家的支付方式。”谈及当下流行的打车软件,王巨宏表示。
有些地方打车方便,有些地方打车则很困难,腾讯是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王巨宏说,“我们根据大数据的结果来综合分析,该怎么补贴出租车司机,补贴他多少。对司机来说,有一个积分制度,如果你经常接红色和黄色(拥堵路段)地区的单,你的积分就会很高,虽然你跑的路少,但是你的积分很高;你在外围的时候有了好单,我先推给积分高的人,就是信用度好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资源平衡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在这块我们逐步优化补贴策略,这是典型的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交通’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在微信的“智慧生活”方面,腾讯提供了全行业的解决方案,包括餐厅、酒店、票务、校园、快递、景区等等。“微信的城市服务,也会带来很多的社会价值。”
“四个字——‘连接一切’,这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打破时间、空间、资源的限制,使得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广泛相连,打造真正的一切互联。”王巨宏最后说道。 (记者 王弘毅)
相关资讯
- 暂无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排行
- kvm切换器,17寸LCD TFT液晶屏幕
- 网络kvm切换器,kvm切换器一体机
- 型号HT1908:矩阵式双通道8口高清19寸
- 型号 : LC1716,17寸16口CAT5 LED KVM
- ccc认证证书KVM切换器 17寸 混接KVM 8
- KVM 显示器,kvm切换器折叠液晶套件
- 机架式kvm切换器秦安
- 最好的kvm切换器秦安kvm
- 液晶kvm切换器
- 东北kvm切换器
最新资讯文章
- 机架式网络KVM切换器,配置1个17英寸液
- 16端口cat5kvm切换器
- 数字kvm切换器,双电源,10/100/1000M
- kvm over ip,cat5 kvm切换器,数字远程
- kvm一体机,含键盘,触控鼠标,显示器
- KVM切换器(8口),LCD/LED kvm控制平台
- LCD KVM参数,远程数字ip功能
- kvm控制平台,kvm延长器,kvm工厂
- 数字光纤kvm延长器参数
- kvm切换器,液晶kvm控制台,自动kvm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