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如何助力“文化产业+互联网”
□□本报记者 裴秋菊
近一年来,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火热,人们把关注点放在了文化产业,加上国家政策的推动,资本也越来越关注文化产业。在资本和文化产业的结合过程中,资本如何选择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又如何拥抱资本?近日,记者邀请了投中资本首席运营官马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泽辉、华映资本董事钱奕和巨星龙投资总裁吴歆几位投资人士,对此进行了讨论。
文化产业搭上互联网
资本的机会在哪
在互联网上自生的文化产业占比较少,多数是传统领域,在“互联网+”模式日益明显的当下,无论是VC还是PE,该如何推动传统的文化产业转型?
马峻:“互联网+”更多的是一个创业的概念,问题在于互联网做起来后“+”什么,这是现在资本上遇到的挑战。如O2O(线上到线下),上半年有一些线上做得不错,但后来线下越来越弱。这可能跟很多创业者的基因有关,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创业团队互联网基因很强,但落地实际经营的能力较弱。这类企业做A轮融资相对比较容易,到B轮时估值较高,尤其是到C轮,投资人看的是财务数据和执行能力,这时发现你的执行力不够强,或是业务数据没办法支撑你的估值,这是有挑战的。
反过来“+互联网”是一个刚性需求,中国大量的企业在传统行业里,无论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都需要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成长瓶颈问题,所以很多产业资本越来越关注有利润的公司和成型的公司。
我们现在做“互联网+”,每年做大量的并购业务,会发现互联网企业动力最大的是传统行业,比如,原来是广告代理公司,后来收购了3家公司,所以就变成一个产业,“传统行业+互联网”是一个大潮。
钱奕:对于很多其的传统行业来说,做互联网的转型是比较困难的,而文化产业相对容易些,因为文化产业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行业里比较轻的产业。比如,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是以内容为导向,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上传播转向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是很快的。但在转变过程中有没有用到新平台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或行为方式去做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互联网+”,是你生产的内容一定要适合互联网上被传播、被分享、被评论的规律,这才真正达到了“互联网+”的效果。
刘泽辉:文化娱乐包括影视、体育、旅游、教育,还有二次元的很多产品。在互联网时代下,娱乐的艺术形式没有变化,但展现形式发生很大变化。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网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多让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二是技术,互联网可以去中心化、多元化。
投资人手里要有一个小鞭子
做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什么,当前的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马峻:做文化行业最重要的是IP(知识产权)一定要有价值,要塑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IP。美国的创业者是为了兴趣、爱好、梦想,我们的年轻人也有梦想,他们能够打开思路做出更好的作品。但兴趣爱好多了就会偏向另外一个极端,会少一些狼性,这就需要我们投资人,需要我们有血性的资本,如果能够综合一下,我们既有文化的情怀,同时又想到怎么样合理地挣钱。
从现在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对IP来说,中国现在的资本环境很好。中国文化市场的上市公司估值的高与低,对IP的产业升值都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一部电影,如果能有11亿元票房,资本市场就表现非常好,这样推动很多公司敢去做IP,愿意去做IP,让做一级市场的人看到做IP还是有希望的。
刘泽辉:在供给端,IP有价值了,而且政府要保护,有更多的资本以及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市场变好了,我们应该更好地拥抱文化娱乐产业。
娱乐“互联网+”的投资变现
娱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娱乐产业如何在互联网上盈利?
刘泽辉:互联网企业的变现和盈利是永恒的难题和课题,文化娱乐企业的更难些。在文化娱乐中,消费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找不到变现的方法,而现在IP的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从发达国家来看,IP是付费的,我国过去盗版和免费产品很多,现在通过国家政策的制约,盗版的视频、音乐很少了,而且文学、动漫的盗版也在慢慢减少,这是非常好的。中国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促使很多优秀的创作者愿意加入。
另外,IP本身是跨媒体或跨屏幕的,文字、漫画是IP的源头,影视是最大的IP,现在我们可以做动漫,还可以做音乐剧,还可以拍电影。美国很多电影有70%来自全球市场,中国人有13亿,我们可以先把这13亿人的市场做好。
钱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方面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应该说变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原来一直说文化产业怎么落地,现在也看到了无论是广告,还是导流到游戏、电商,都能产生不错的收入。我认为这个行业还是充满了发展的机会和投资的机会。
一个文化项目在A轮时看用户和粉丝有多少,但发展到C轮,或者是更往后,投资人关注的是如何盈利,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华映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广泛,如9158、电商、出版、游戏等,我们对“文化产业+互联网”的变现分成两类:一是直接变现,不管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或其他的新形态,广告是很大的变现方向;二是间接变现,有很多是通过导流的方式。如电商、游戏、娱乐等,娱乐有时也有可能是直接变现,9158就是直接变现。我们认为金融也是一种很好的变现方式。
吴歆: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是免费的,娱乐到底怎么赚钱?其实很简单,第一,投资音乐版权公司,现在基本是数位版权,我们可以拿到很多的版权费。目前我们投资的一个项目,以前是一个酒吧,大家可以把视频直播放在那里,很多的视频网站把直播交给我,我给你分成,而他们的盈利点是送花、送房子、送虚拟货币。
第二,粉丝经济,我们一直在研究,包括我们很看好的企业,我们投资他们,首先看他们是不是有想法。大家做娱乐“互联网+”时,你要做什么。
变现模式影响资本投向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做文化产业,资本方会如何选择投资项目?
钱奕:我们投资文化产业,通常会看这个项目是做什么内容、哪个方向,这个方向适合变现到什么地方去。如果是直接变现,规模效应有多大,原来可能一张报纸或一个电视台,用户只要几百万,一年的收入就可以支撑到上亿或者几亿。但在互联网上,用户可能只有几百万,广告价值很低,价格就会严重缩水,这时就要看增长空间,就是用户数、粉丝数,是不是能做到千万级,或者是活跃用户能做到500万、1000万以上的量级,这就决定了将来能够有很好的变现能力。
第二,从用户进入到我们产品或者内容,或者是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最终转化为收入的过程是不是足够短,是直接的收入还是间接的收入。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是严重地降低了转化率还是保持稳定的转化率,最后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收入。
对创业者也是这样。我们在做项目时,用什么样的低成本方式吸引到多少的用户。同时,可以用什么样的高效率转化成什么样的收入。收入方面,对团队的运营能力要求非常高,其实对互联网项目来说,不光要做好内容,尤其是要做好运营,这两方面也是我们着重考察团队的重要方向。
马俊:作为创业家,也要想想变现模式,开始要有发散性思维,比如,原来做母婴社区的,有内容,变现模式首先想到的是广告,虽然毛利较高,但是天花板在那儿。接着可能会做电商,如果有较强的核心内容,做好用户黏度,后面还可以做早教,这些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内容往外延伸,这类企业是大家比较看好的,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吴歆:我们判断的观念在于,看他是否接触新的东西。中国人最大的特色是抄,他能不能抄得好,能不能抄得妙。如果他的理论、思想、做法和目前国际的娱乐行业能接轨,我们就去投。因为他与世界接轨,一定会产生“互联网+”。如果说他只说我要钱,我要做什么,那么我们未必会投。
相关资讯
- 暂无相关内容